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校准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标准流程及注意事项

校准二氧化碳分析仪的标准流程及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25-04-21   点击次数:63次

一、校准前准备

环境条件

温度控制在20±5℃,湿度≤85%,避免强磁场或振动干扰‌。

确保通风良好,无其他气体干扰(如CO、甲烷等)‌。

标准气体选择

使用已知浓度的CO₂标准气体(如500ppm2000ppm5000ppm等),浓度需覆盖仪器量程‌。

标准气体纯度99.9%,钢瓶压力需稳定在0.4-0.5L/min流量‌。

设备检查

检查气路连接是否漏气,传感器表面无污染或堵塞‌。

开机预热至少5-30分钟(依型号不同),确保仪器稳定‌。

二、校准步骤

1. 零点校准‌

通入零气(如高纯氮气或清洁空气),待读数稳定后,通过菜单或按键进入零点调整模式‌。

手动或自动将显示值调整至0",保存参数‌。

2. 跨度校准‌

连接标准气体钢瓶,流量调至仪器要求范围(通常0.4-0.5L/min)‌。

待读数稳定后,对比标准气体浓度值,通过量程调整功能修正偏差‌。

示例:若标准气体为2000ppm,仪器显示1950ppm,则需校准至2000ppm‌。

3. 多点校准(可选)‌

使用2-3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建立线性校准曲线以提高精度‌。

三、校准后验证

功能测试

通入中间浓度气体(如1000ppm),验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通常±2%FS)‌。

检查报警阈值设置(如1000ppm触发报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记录与维护

记录校准时间、气体批号、环境参数及调整值‌。

清洁气路及传感器,建议每3-6个月校准一次,高频率使用需缩短周期‌。

四、特殊校准方法

上位机软件校准‌:部分设备支持通过通讯协议远程调整参数‌。

化学吸收法验证‌:使用标准溶液对比结果,适用于实验室环境‌。

注意事项

禁止在校准过程中断电或中断气体供应‌。

不同品牌仪器操作界面差异较大,需参照说明书调整(如长按K5/K6键进入校准模式)‌。

若多次校准后误差仍超标,需检查传感器寿命或硬件故障‌。

通过规范校准可确保二氧化碳分析仪测量精度,建议优先采用标准气体法(NDIR技术)‌,复杂场景可结合多点校准优化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