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在高湿度、高粉尘、含腐蚀性气体烟气环境,CEMS容易出现哪些测量误差?

在高湿度、高粉尘、含腐蚀性气体烟气环境,CEMS容易出现哪些测量误差?

更新时间:2025-08-29   点击次数:47次

在高湿度、高粉尘、含腐蚀性气体(如HCl、HF)的烟气环境中,CEMS(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测量误差主要源于环境因素对采样系统、预处理单元、检测传感器及数据处理的多重干扰,具体误差类型及成因如下:

 一、高湿度导致的测量误差

烟气高湿度(如湿度>80%,甚至饱和)会通过“冷凝效应"“介质干扰"“体积校正偏差"三个路径影响测量精度:

1. 气体溶解与浓度失真

   高湿度环境下,烟气中的水分易在采样管路、预处理单元中冷凝(尤其当管路温度低于烟气露点时)。部分水溶性污染物(如SO₂、HCl)会溶于冷凝水,导致进入检测器的实际气体浓度**偏低**(例如SO₂在水中溶解度高,冷凝水可吸收30%以上的SO₂,直接导致测量值偏小)。

2. 光学测量干扰 

   对于光学类检测器(如紫外差分吸收法测SO₂、NOₓ),烟气中的水汽会形成气溶胶或液滴,导致光信号散射、吸收增强,干扰目标气体特征波长的光强检测。例如:水汽对200-300nm紫外光有较强吸收,可能与SO₂的特征吸收峰重叠,导致SO₂测量值偏高。

3. 湿度校正误差

   CEMS需将实测浓度换算为“标况干基浓度"(符合国标要求的排放浓度计算基准),需依赖湿度传感器(如电容式、光学式)的实时数据。高湿度下,湿度传感器易因结露失效(如电容式传感器受潮后电容值漂移),导致湿度测量不准,进而使干基浓度计算误差(例如:实际湿度80%,若误测为60%,会低估干基浓度约15%)。

4. 管路堵塞与采样偏差

   冷凝水与粉尘结合会形成黏稠液泥,堵塞采样探头滤芯、蠕动泵管路,导致采样流量下降(甚至断样),测量值因“样品代表性不足"而**偏低**(如采样量仅为设计值的50%,污染物浓度测量结果可能同步偏低)。

 二、高粉尘导致的测量误差

高粉尘环境(如粉尘浓度>50mg/m³,典型于燃煤锅炉、垃圾焚烧炉)主要通过“物理阻塞"“吸附干扰"“传感器污染"影响测量:

1. 采样系统阻塞与样品损失

   粉尘会堵塞采样探头的滤膜/滤芯(尤其是超细粉尘,如PM2.5),导致采样流量不稳定(忽高忽低),甚至阻断采样。若未及时反吹(反吹效果不足时),进入检测器的气体量减少,污染物浓度测量值**偏低**。此外,粉尘在管路内沉积,会吸附部分污染物(如SO₂易被粉尘中的金属氧化物吸附),进一步降低测量浓度。

2. 检测器污染与信号漂移 

光学检测器:粉尘附着在光源、透镜或气室壁上,会降低透光率(如透镜积尘导致光强衰减30%),使仪器误判为“目标气体吸收增强",测量值**偏高**(例如:NOₓ测量中,粉尘遮挡导致光强下降,可能被误算为NOₓ浓度升高)。  

 颗粒物监测仪(如β射线法、光散射法):高浓度粉尘会导致β射线源衰减过快(超过线性响应范围),或散射光<信号饱和,测量值**偏低**(如实际浓度200mg/m³,可能被测为150mg/m³)。

3. 流量测量误差

 CEMS需控制恒定的采样流量(如1L/min)以保证测量稳定性。高粉尘会磨损流量计(如转子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的部件,或在流量计内沉积,导致流量测量不准(如实际流量0.8L/min,误测为1.0L/min),进而使单位体积内的污染物量计算偏差,<浓度测量**偏高**。

三、腐蚀性气体(HCl、HF)导致的测量误差

HCl(酸性)、HF(强腐蚀性)会通过“材质腐蚀"“化学反应"“传感器中毒"破坏系统稳定性,导致误差:

1. 采样与预处理系统腐蚀泄漏

若采样管路、阀门采用普通金属(如不锈钢)或不耐腐蚀<塑料(如PVC),HCl会腐蚀金属生成氯化物(如FeCl₃),HF会腐蚀玻璃、普通塑料(如PVC被HF腐蚀后产生裂纹),导致采样气体泄漏。泄漏会使外界空气混入(含新鲜空气,污染物浓度低),测量值**偏低**(例如:泄漏率10%,则实际浓度被稀释10%)。  

预处理单元的冷凝罐、干燥器若被腐蚀,会导致冷凝水/干燥剂泄漏,进一步加剧湿度干扰(如干燥器失效导致进入检测器的气体湿度骤升)。

2. 传感器性能衰减与漂移 

 电化学传感器(如部分SO₂、NOₓ传感器)的电极(如贵金属电极)会被HCl、HF腐蚀,导致电极活性下降,灵敏度降低,测量值**持续偏低**(如灵敏度下降50%,则实际浓度100mg/m³会被测为50mg/m³)。  

光学传感器的气室若为玻璃材质,HF会腐蚀玻璃表面(形成毛面),增强光散射,导致测量信号漂移(无规律偏高或偏低)。

3. 化学反应干扰  

   HCl、HF可能与目标污染物或试剂发生反应,生成非目标物质,干扰测量。例如: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NOₓ时,HCl可能与臭氧(O₃,反应试剂)反应生成ClO,干扰NO与O₃的发光反应,导致NOₓ测量值偏高;HF与采样系统中的水分结合形成氢氟酸,可能溶解光学镜片上的镀膜,破坏光路稳定性。

 四、多因素协同作用加剧的误差

高湿度、高粉尘、腐蚀性气体的协同作用会放大单一因素的影响,导致更复杂的误差:  

高湿度+高粉尘:粉尘与冷凝水结合形成“泥浆状"物质,加速管路堵塞(堵塞速度比单一高粉尘快3-5倍),同时黏附更多腐蚀性气体(如HCl溶于水后形成盐酸,腐蚀性更强),加剧管路腐蚀泄漏。  

高湿度+HF:水汽与HF结合形成氢氟酸溶液,对PTFE(聚四氟乙烯,常规耐腐材质)的腐蚀速率显著提升(尤其在高温下),导致本应耐腐的部件提前失效,系统密封性破坏,误差不可控。  

高粉尘+腐蚀性气体:粉尘吸附HCl、HF后形成“腐蚀性粉尘",沉积在传感器表面时,既阻塞光路/电极,又通过腐蚀持续破坏传感器性能,导致测量值短期内剧烈漂移(如1小时内偏差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