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气体在线分析系统预处理系统工作原理

气体在线分析系统预处理系统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5-08-19   点击次数:144次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的气体预处理系统是确保污染物浓度测量准确性的核心环节,其工作原理通过多级物理与化学处理,将高温、高湿、高尘、含腐蚀性组分的原始烟气转化为洁净、稳定、符合分析仪要求的样气。以下结合技术流程和关键创新展开说明:

一、核心预处理流程与技术原理

1. 采样与初级处理  

高温伴热采样:烟气经耐腐采样探头(如钛合金材质)提取,探头内置电伴热或蒸汽伴热(120–160℃),防止酸性气体(如SO₃)冷凝形成硫酸雾导致测量失真。  

减压与初步过滤:通过减压阀将压力降至0.1–0.5 MPa,并采用旋风分离器或陶瓷滤芯去除>50 μm的粉尘及液滴,降低后端负荷。

2. 传输与防堵设计 

全程伴热管线:采样管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并全程伴热(≥120℃),倾斜铺设(坡度≥5°)并设置低点排水阀,避免冷凝水积聚堵塞管路。  

快速回路反吹:通过压缩空气定时反吹采样探头和滤芯,防止焦油与粉尘板结(如焦炉烟气场景)。

3. 深度净化阶段

多级精密除尘:  

初级:旋风分离器去除大颗粒;  

精密:烧结金属滤芯(精度0.1–0.5 μm)或中空纤维膜滤除亚微米级粉尘,脱除率>99.9%。  

高效除湿脱水:  

冷凝法:涡旋制冷器或半导体冷却器将气体降至2–5℃,冷凝水经气液分离器排出;  

吸附法:分子筛或硅胶深度吸附残余水分,适用于高湿瓦斯气(如溴化锂制冷脱水);  

膜渗透法:纳分管(Nafion管)利用磺酸基团选择性透水特性,实现气相干燥,水分脱除率>95%。  

干扰组分脱除:  

化学抑制法:针对氨逃逸(NH₃)与SO₂反应问题,在采样探头处滴加浓磷酸(H₃PO₄),抑制铵盐生成(反应式:2NH₃ + H₃PO₄ → (NH₄)₂HPO₄);  

选择性吸附:H₂S通过氧化铁脱硫剂转化为单质硫,CO₂通过碱液洗涤塔吸收。

4. 参数调节与稳流 

压力/流量控制:精密减压阀维持出口压力0.5–20 kPa,转子流量计与针阀调节流量至分析仪需求范围(如400±50 mL/min);  

温度补偿:加热器将制冷后样气回温至25±5℃,避免低温导致传感器响应迟滞。

二、特殊工况创新解决方案

1. 高湿度烟气(湿法脱硫后)

二级冷凝+膜除湿:一级涡旋制冷快速脱水,二级纳分管深度干燥,结合智能掺混氮气吹扫液封罐,解决水分干扰SO₂测量问题。  

2. 氨逃逸干扰(SCR脱硝后) 

  磷酸滴定+加热分离:样气中预混磷酸分解铵盐,加热至160℃促使亚硫酸(H₂SO₃)分解为SO₂,提升监测真实性。  

3. 超低浓度污染物(如SO₃痕量监测)

 融合检测法:同步监测SO₂浓度,通过制冷水吸收SO₃后加热分解杂质,光谱法测定硫酸根离子(SO₄²⁻),反算SO₃浓度。  

4. 高温高压烟气(如锅炉烟道) 

蒸汽射流抽气+盘管水冷:蒸汽引射器降压取样,不锈钢盘管水冷急速降温至40℃以下,避免焦油凝结。

三、智能控制与故障防护

1. PLC动态调控

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流量参数,PID算法调节阀门开度与泵速。例如,根据O₂浓度动态控制空燃比,使CH₄浓度波动<2%/min。  

2. 安全冗余设计 

联锁报警:液位电极检测分离器水位,切断气路并触发声光报警;  

防爆保障:本安型真空泵与电磁阀用于爆炸性环境(如煤气化装置)。  

3. 自诊断与维护提示 

系统自动记录滤芯堵塞、制冷效率下降等故障,定位至可更换模块(如提示“更换蠕动泵管"),减少运维难度。

四、关键维护要点

滤芯更换:粉尘滤芯每1–3个月清洗/更换,精密滤芯每6个月更换;  

脱硫剂再生:氧化铁脱硫剂曝气再生后寿命达6–12个月;  

校准周期:每周零点校准,每月全程标气校验(如通入N₂/SO₂标气消除漂移);  

伴热检查:每月检测伴热管线温度,偏差>5℃时检修加热元件。

总结  

烟气预处理系统的本质是针对烟气特性(高温、高湿、多杂质)的“定制化净化链",其效能直接影响分析仪寿命与数据可靠性。未来趋势是融合AI算法实现故障预测(如基于流量突变预警堵塞)及参数自优化。运维中需重点关注除湿单元效率与化学抑制剂的时效性,尤其在超低排放要求下,痕量污染物监测需依赖预处理系统的极限净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