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烟气脱硫技术(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是控制燃煤机组、工业锅炉等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SO₂) 的核心技术,可有效减少酸雨、大气颗粒物污染,是实现“双碳"目标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脱硫剂"与烟气中的SO₂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固态或液态产物(如石膏、硫酸盐溶液等),从而实现脱除与回收。
一、技术分类:按脱硫剂形态划分
根据脱硫剂的物理形态(干法、半干法、湿法),燃煤烟气脱硫技术可分为三大类,各类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场景差异显著,以下为核心技术详解:
1. 湿法脱硫技术
核心特征:以“液态脱硫剂"(如浆液、溶液)为吸收介质,与烟气充分接触反应,脱硫效率高、技术成熟。
代表技术:石灰石-石膏法(Limestone-Gypsum FGD)
原理:以廉价的石灰石(CaCO₃)为脱硫剂,先将其制成浆液,与烟气在“吸收塔"内逆流接触;SO₂与浆液中的CaCO₃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₃),再通过向塔内鼓入空气将其氧化为二水石膏(CaSO₄·2H₂O) ,最后经脱水、干燥得到工业级石膏(可用于建材、农业等)。
核心设备:吸收塔(逆流/顺流喷淋塔、液柱塔)、浆液循环泵、氧化风机、石膏脱水系统(真空皮带脱水机)。
优点:
脱硫效率高(可达95%以上,部分工况超98%);
脱硫剂(石灰石)来源广、成本低;
副产品石膏可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适应高硫煤(SO₂浓度>3000mg/m³)烟气处理。
缺点:设备体积大、耗水量较高(需处理废水)、冬季需防冻(北方地区)。
适用场景:大型火电厂、垃圾焚烧厂、钢铁烧结机等高烟气量、高SO₂浓度的固定污染源(占全球湿法脱硫应用的80%以上)。
2. 干法脱硫技术(低水耗、无废水)
核心特征:以“固态脱硫剂"(如干粉、吸附剂)与SO₂反应,无需大量水,无废水产生,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
代表技术1:活性炭吸附法(Activated Carbon FGD)
原理:烟气通过填充活性炭的吸附塔,SO₂被活性炭物理吸附;随后通过“水蒸气再生"或“氨法再生",将SO₂解吸并转化为硫酸(H₂SO₄)或硫酸铵((NH₄)₂SO₄,化肥原料)。
优点:无废水、可同时吸附重金属(如Hg)和VOCs、副产品附加值高;
缺点:活性炭需定期再生/更换,运行成本高、脱硫效率中等(80%-90%);
适用场景:低硫煤烟气(SO₂浓度<1000mg/m³)、对废水排放敏感的地区(如缺水地区)。
代表技术2: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法(LIFAC)
原理:在锅炉炉膛内喷入石灰石粉,部分CaCO₃分解为CaO并与SO₂反应;未反应的CaO随烟气进入尾部“活化反应器",经喷水增湿后进一步与SO₂反应,生成固态硫酸钙。
优点:系统简单、投资低、无废水;
缺点:脱硫效率低(60%-80%)、钙硫比高(需过量喷钙,浪费脱硫剂);
适用场景:中小型工业锅炉、老旧机组改造(对脱硫效率要求较低的场景)。
3. 半干法脱硫技术(干湿结合,平衡效率与成本)
核心特征:以“半干态脱硫剂"(如石灰浆液雾化后形成的雾滴)与SO₂反应,反应产物为固态,水耗仅为湿法的1/10-1/5,兼顾效率与低水耗。
代表技术:循环流化床脱硫法(CFB-FGD)
原理:将石灰(CaO)制成浓浆液,通过雾化喷嘴喷入“循环流化床吸收塔";烟气高速流动使浆液雾滴与烟气、塔内循环的固态脱硫灰充分混合,SO₂快速反应生成亚硫酸钙/硫酸钙;反应产物大部分通过旋风分离器捕集后返回塔内循环利用,少量排出。
核心设备:循环流化床吸收塔、旋风分离器、石灰浆液制备系统。
优点:
脱硫效率较高(85%-95%);
水耗低、无废水(仅需少量雾化水);
设备体积小于湿法,投资适中;
缺点:对脱硫剂纯度要求高(石灰活性需达标)、循环灰易磨损设备;
适用场景:中小型火电厂、焦化厂、玻璃窑等中等SO₂浓度(1000-3000mg/m³)的污染源,尤其适合缺水地区。
二、主流脱硫技术对比表
为更清晰地选择技术方案,以下为三类核心技术的关键指标对比:
技术类型 代表技术 脱硫效率 |水耗 副产品 投资成本 | 运行成本 | 适用煤种(硫分) 核心优势
湿法 石灰石-石膏法 >95% 高 工业石膏(可利用) | 高 | 中 | 高硫煤(S>2%) | 效率高、脱硫剂廉价
干法 活性炭吸附法 80%-90% 极低 硫酸/硫酸铵 | 高 | 高 | 低硫煤(S<1%) | 无废水、协同脱除污染物
半干法 循环流化床法 85%-95% 中低 脱硫灰(可填埋/利用) | 中 | 中 | 中硫煤(1%≤S≤2%)| 平衡效率与水耗
三、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要求趋严(如超低排放标准:SO₂≤35mg/m³)和“双碳"目标推进,燃煤烟气脱硫技术正向以下方向发展:
1. 高效化与超低排放:通过优化吸收塔结构(如双循环吸收塔)、提升脱硫剂活性,实现SO₂排放浓度稳定低于35mg/m³,适配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2. 资源化与高值化:强化副产品回收(如高纯度石膏用于石膏板、硫酸铵用于复合肥),减少固废处置量,实现“环保-经济"双赢。
3. 协同脱除技术:开发“脱硫+脱硝+脱尘"一体化系统(如脱硫塔内集成SCR脱硝、湿式电除尘),减少设备占地面积与投资。
4. 低能耗与低碳化:通过余热利用(如烟气余热加热脱硫剂浆液)、优化风机/泵的能耗,降低脱硫系统的碳排放。
总结
燃煤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需结合烟气量、SO₂浓度、当地水资源、环保要求及成本预算综合判断:
大型火电厂(高硫煤、大烟气量)优先选石灰石-石膏法;
中小型机组/缺水地区(中硫煤)优先选循环流化床半干法; 低硫煤、需协同脱除重金属/VOCs的场景可选活性炭干法。
目前,石灰石-石膏法因成熟度高、成本优势显著,仍是全球应用广泛的燃煤烟气脱硫技术,占比超70%。
上一篇 : 气体监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