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气体分析仪如何调准

气体分析仪如何调准

更新时间:2025-08-04   点击次数:181次

气体分析仪的校准(调准)是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操作,需遵循标准化流程并结合仪器类型与使用场景。

一、校准前的准备

1.环境要求

·仪器需在清洁、无目标气体的环境中通电预热,通常要求通风良好且避免阳光直射。例如,四合一气体检测仪需在户外阴凉处通电2小时以上,以确保传感器稳定。

·环境温湿度需符合仪器规定范围,避免因温湿度异常导致传感器漂移(如NDIR传感器在高湿度下光学窗口结雾)。

2.工具与材料

·准备标准气体(标气),其浓度需覆盖仪器量程(如满量程的20%、50%、80%),且标气需在有效期内(如CO标气有效期通常为1年)。

·配备校准装置,包括减压阀、流量计(调节流量至0.4-0.5L/min)、标气罩及连接气管,确保气路密封性(校准前需进行气密性测试,如肥皂水检漏)。

二、校准步骤

1.零点校准

·在无目标气体的清洁环境中,通过仪器菜单进入“零点"调整界面,执行零点校准。例如,四合一气体检测仪需按“确认键"选择零点调整,显示“OK"即完成。

·目的是消除传感器基线漂移,确保无气体时读数为零。若零点漂移,需通入纯净氮气或空气进行修正。

2.量程校准(示值误差检定)

·通入标准气体(浓度约为满量程的20%、

50%、80%),每种浓度重复测量3次,记录稳定读数。

·计算示值误差:

= c-b S x 100%

其中,b为仪器显示值的算术平均值,c为标准气体浓度,s为满量程值。取最大误差值作为检定结果。

·若读数与标气不一致,需进入“量程"界面调整数值,直至显示“OK"。

3.重复性与稳定性测试

·重复性:校准零点后,通入80%满量程标气,重复测量6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 :

R=x100%

其中,c为6次测量的平均值,s为标准差。·稳定性:连续运行1小时,每15分钟通入标气

4.响应时间测试

·校准零点后,通入80%满量程标气,记录仪器达到初始稳定值90%所需时间,重复3次取平均值。

三、特殊场景处理

1.数据偏高排查

·若测量值持续偏高,先断开样气接入标气:

。若标气测量正常,问题在分析管路积垢

(如浮子流量计带水、伴热管线弯折),需清洗或更换管路。

。若标气测量偏高,需重新标定仪器(如传感器老化或校准失败)。

2.故障应对

·示值不稳定:检查气路漏气或样气流量波动,修复后重新校准。

零点漂移:执行零点校准,若无效则更换传感器(如电化学传感器电解液干涸)。

·无信号输出:排查供电异常(如电化学传感器需0.2-0.4V偏置电压)或传感器寿命到期(通常2-3年)。

四、校准周期与规范

1.周期要求

·厂商建议每3-6个月校准一次(如便携式检测仪),以维持精度。

·法规要求每年至少一次强制检定(如可燃气体探测器、硫化氢检测仪),需由第三方计量机构执行。

2.校准原则

·相对比较法:先用零气体和标准气体建立标准曲线,存储于仪器中,测量时通过电信号对比计算浓度。

·分段排查:对复杂系统(如烟气分析仪),遵循“先易后难"原则,分段检查管路(机柜内外)、过滤器、采样泵等部件。

五、校准注意事项

1.传感器维护

·定期更换过滤器(粉尘环境1-3个月,洁净环境6-12个月),避免堵塞导致响应延迟。·避免传感器暴露于环境(如高温、高湿),必要时加装预处理系统(如气体干燥管)。

2.操作规范

·校准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误触传感器或损坏气路。

·记录校准数据(如标气浓度、流量、环境参数),生成检定证书或结果通知书。

六、校准意义

校准通过恢复仪器灵敏度与准确性,确保其在工业安全(如有毒气体泄漏监测)、环保(如烟气排放检测)、科研等场景中的可靠性。未定期校准可能导致数据失真,引发安全风险或合规问题(如CQI-9标准要求校准碳势控制仪表)。

以上流程综合了烟气分析仪、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及通用气体分析仪的校准方法,需根据具体仪器说明书调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