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气体分析仪传感器如何检测气体

气体分析仪传感器如何检测气体

更新时间:2025-08-12   点击次数:90次

气体分析仪传感器检测气体的原理多样,主要基于不同气体与敏感材料或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可测量的信号变化。以下结合各类传感器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一、催化燃烧式传感器  

原理:可燃气体在催化剂(如铂丝)表面发生无焰燃烧,释放热量导致铂丝电阻变化,通过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差值计算浓度。  

特点:适用气体:甲烷、丙烷等可燃气体。  

优势:线性输出、成本低、稳定性较好。  

局限:需氧气参与,高浓度气体易损坏传感器,无法检测非可燃性气体。  

 二、电化学传感器  

原理:气体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电解液可为液态或固态。  

特点:适用气体:有毒气体(如CO、H₂S、Cl₂)、氧气。  

优势:选择性较好,灵敏度高(ppm级)。  

局限:寿命受电解液蒸发影响(通常2年左右),需定期校准。  

三、光学式传感器  

1. 红外传感器(IR)

原理:基于朗伯-比尔定律,气体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过检测透射/反射光强变化计算浓度。  

分类:非分散红外(NDIR):适用于CO₂、CH₄等。  

开路式红外:用于大范围监测,但易受水汽、粉尘干扰。  

优势:抗中毒、寿命长、高精度。  

局限:无法检测对称分子气体(如H₂、O₂)。  

 2. 光离子化检测器(PID)  

原理:紫外灯电离气体分子,测量离子电流强度。  

适用气体: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苯、酮类(电离势<紫外灯能量)。  

优势:响应快(秒级)、灵敏度高(ppb级)。  

局限:对湿度敏感,无法检测IP值高的气体(如甲烷)。  

3. 荧光氧传感器

原理:氧分子淬灭特定荧光,通过荧光强度衰减检测氧浓度。  

应用:医疗呼吸设备、环境监测。  

原理:气体吸附导致金属氧化物(如SnO₂、ZnO)电导率变化,通过电阻变化反映浓度。  

特点: 适用气体:广谱可燃/有毒气体。  

优势:成本低、小型化。  

局限:选择性差、受温湿度影响大,需高温工作。  

五、热学式传感器  

1. 热导式传感器

原理:利用气体与空气的热导率差异,测量热敏元件电阻变化(如氢气的高热导率)。  

适用场景:高浓度可燃气体(>100%LEL)。  

2. 顺磁氧传感器

原理:氧气具有强顺磁性,在磁场中产生吸引力位移,通过位移量测氧浓度。  

优势:专一性强,精度高。  

六、其他特殊原理  

1. 固体电解质传感器:  

利用离子导电材料(如氧化锆),通过离子迁移产生的电位差检测气体(如O₂)。  

适用高温环境,但响应慢。  

2. 气相色谱-传感器联用:  

  先分离气体组分,再用传感器(如TCD、FID)定量分析,适合复杂混合气体。  

 主要传感器类型对比  

传感器类型                  检测原理                                       典型气体                               优势                                                        局限

催化燃烧式               燃烧热导致电阻变化        可燃气(CH₄、C₃H₈)         线性输出、成本低                        需氧气,高浓度易损坏  

电化学                         氧化还原电流                    毒性气体(CO、H₂S)         灵敏度高(ppm)                        寿命短(~2年)    

红外(NDIR)          气体吸收特定红外光          CO₂、CH₄                              抗中毒、稳定性好                          无法测H₂/O₂        

半导体                          气体吸附改变电导率            广谱气体                              小型化、低成本                             选择性差,温湿度敏感    

光离子化(PID)     紫外电离气体分子              VOCs(苯、甲醛)            响应快(秒级),ppb级                 受湿度干扰                

 关键影响因素与校准  

1. 环境干扰:温度、湿度、压力可能影响传感器精度(如红外传感器需避免水汽)。  

2. 校准需求:  

  零点校准:在洁净空气中调整基准值。  

 量程校准:使用标准气体标定浓度曲线。  

3. 交叉敏感性:多数传感器对多种气体有响应(如半导体传感器),需算法或滤膜补偿。  

 总结  

气体分析仪传感器的选择需综合考虑目标气体属性(可燃性、毒性、化学活性)、浓度范围、环境条件及成本:  

工业安全监测:催化燃烧(可燃气体)、电化学(毒性气体);  

环境VOCs检测:PID或红外;  

氧气监测:电化学、顺磁氧或荧光传感器;  

高温/复杂气体:固体电解质或气相色谱联用。  

技术进步正推动传感器向微型化、阵列化(如纳米多孔材料)和智能化(自诊断、物联网集成)发展。